水滴知识网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滟滪堆》杜甫唐诗鉴赏(滟滪堆杜甫翻译)资料详情描述

  带月的唐诗

  推荐度:

  小暑的诗句唐诗

  推荐度:

  杜甫的诗

  推荐度:

  处暑节气的古诗鉴赏

  推荐度:

  带有月字的唐诗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滟滪堆》杜甫唐诗鉴赏

  想要学好一篇古文,让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是最佳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识和文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滟滪堆》杜甫唐诗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滟滪堆

  杜甫

  巨石水中央,

  江寒出水长。

  沉牛答云雨,

  如马戒舟航。

  天意存倾覆,

  神功接混茫。

  干戈连解缆,

  行止忆垂堂。

  杜甫诗鉴赏

  杜甫在成都时深得严武照应,严武死后他不得不离开成都草堂,再次开始漂泊生活。他沿长江顺流东下,经重庆(渝州)、忠县(忠州)、云阳(云安),在大历元年(766)至奉节,也就是当时的夔州。本诗当是过瞿塘峡滟滪堆时所作。

  滟滪堆是长江三峡瞿塘峡中的一个险滩。据《太平寰宇记》载:“滟滪堆,周回二十丈,在夔州西南二百步,蜀江中心瞿塘峡口。冬水浅,屹然露百余尺;夏水涨,没数十丈,其状如马,舟人不敢进。”谚曰: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

  “巨石水中央”,湍流之中一巨石当中巍然而立,已见其险。到了江寒水浅之时,巨石出水,更令人望而生畏。这两句已突出滟滪的险恶。下两句则写舟人过此祭江的习俗和惊悸心理:“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沉牛”,就是把牛沉于水中,以祭山林川泽,是古代的一种祭礼习俗,用这种方式来酬答上天的云雨神灵,以便在过险滩时得到神灵的保护。但即使如此,在滟滪大如马时也绝不可行船。两句用习俗和谚语烘衬滟滪的险恶。此处用了侧写之法,“沉牛祭江”,则暗示已有许多航船葬身江底;“滟滪如马,戒止舟航”,再用古谚强调险恶,但全诗的目的并不全在描写滟滪的险恶上。“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诗人认为上天有意使航船存在着倾覆的危险,于是就使造物神功设此巨石,立于茫茫水中以戒行船。此处一转,则把滟滪险滩化为“水候”成为航船人的戒石了。

  《世说新语》曾言:“滟滪如象,瞿塘莫上,滟滪如马,瞿塘莫下。峡人以此为水候。”也是此意。

  “干戈连解缆”是指大历年间战乱未息,诗人漂泊于战乱中,从成都乘船辗转至夔州,在这一段江中漂泊的岁月里,无论是行、是止,时刻都要想到自己是处在一种危险的境地。全诗以“忆垂堂”为结,不仅写出诗人的忧虑,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动乱的现实。

  诗人“忆垂堂”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变乱,二是自然的险恶。因此诗虽从险滩巨石起笔,而重点并非只在写自然的险恶上。此诗意在通过描述滟滪堆的险恶,抒发诗人“行止忆垂堂”的忧虑心情。

  词句注释

  ⑴滟滪(yàn yù )堆 :长江瞿塘峡口的险滩,在四川省奉节县东。

  ⑵巨积:谓物品成堆。

  ⑶出水:出自水中。

  ⑷沉牛:亦作“沈牛”。 谓古代沉牛于水,以祭川泽。

  ⑸如马:形容滟滪堆之大。 舟航:行船。

  ⑹倾覆:倒塌;翻倒。

  ⑺神功:神灵的功力。混茫:亦作“混芒”,指广大无边的境界。

  ⑻干戈:指战争。《史记·儒林列传序》:“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

  ⑼垂堂:靠近堂屋檐下。

  白话译文

  在瞿塘峡那湍流之中,巍然立着一堆巨石。到了江寒水浅之时,巨石出水很高。

  把牛沉于水中,以祭山林川泽。即使得到保护,在滟滪堆如马时也绝不可行船。

  这是上天有意使航船存在倾覆危险,于是造物神功设此石立于茫茫水中以戒行。

  把系船的缆绳解开。因靠近堂屋的屋檐之下,堂屋屋檐檐瓦坠落可能会伤到人。

  创作背景

  杜甫在寓居成都时,得到好友严武的’照顾。而严武去世后,也不得不离开成都,离开寄居已久的草堂,再次过着漂泊的生活。杜甫沿长江顺流东下,于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奉节,也就是当时的夔州。本诗就是过瞿塘峡滟滪堆时,触景生情所作。

  文学赏析

  《滟滪堆》出自《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九,此诗描绘了滟滪堆雄浑险恶,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微,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的忧虑与无奈。

  首联“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开门见山,突出滟滪堆之大,接着下句表现了滟滪堆之高,其中一个“巨”字和一个“长”字,不但突出了滟滪堆之高之险,而且给人以望而生畏之感。

  颔联“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这两句化用了当时的谚语之意。谚曰:“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这一联承上而来,突出了滟滪堆的险恶之势。

  颈联“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 在诗人看来,这是上天有意使航船存在着倾覆的危险,于是就使造物神功设此巨石,立于茫茫水中以戒行船。在此,把滟滪险滩化为水候(即水在不同季节变化的情状,并成为警戒行船的标石)。

  尾联“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诗人在战乱中,漂泊不定从成都乘船辗转至夔州,一路走来险象环生。故最后一句写道:“行止忆垂堂。”“垂堂”因檐瓦坠落可能伤人以此喻危险的境地。从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以“忆垂堂”为结,不仅写出诗人无尽的忧虑,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动乱的现状。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社会归于安定。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借物抒情,从诗歌来看,好似在写“滟滪堆”的自然险恶,而实际上诗人抒发了“行止忆垂堂”的忧虑心情。其次,侧面描写,诗人在诗歌中,多次引用典故谚语,从侧面突出了要表现的情感。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滟滪堆》杜甫唐诗鉴赏】相关文章:

  《不见》杜甫唐诗鉴赏04-04

  《野望》杜甫唐诗鉴赏04-03

  《孤雁》杜甫唐诗鉴赏01-28

  《发潭州》杜甫唐诗鉴赏04-04

  《宾至》杜甫唐诗鉴赏11-23

  《石壕吏》杜甫唐诗鉴赏11-24

  《登兖州城楼》杜甫唐诗鉴赏11-23

  《玉华宫》杜甫唐诗鉴赏11-23

  唐诗鉴赏:杜甫《兵车行》08-10

赞 0
分享海报
版权声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地址:水滴知识网 » 《滟滪堆》杜甫唐诗鉴赏(滟滪堆杜甫翻译)资料详情描述
图片正在生成中,请稍后...

周二

09/30

《滟滪堆》杜甫唐诗鉴赏(滟滪堆杜甫翻译)资料详情描述

带月的唐诗 推荐度: 小暑的诗句唐诗 推荐度: 杜甫的诗 推荐度: 处暑节气的古诗鉴赏 推荐度: 带有月字的唐诗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滟滪堆》杜甫唐诗鉴赏 想要学好一篇古文,让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是最佳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识和文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滟滪堆》杜甫唐诗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登录

记住我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