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知识网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七步诗》的翻译及其教案(《七步诗》的翻译及其教案及反思)资料详情描述

  相关推荐

  《七步诗》的翻译及其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步诗》的翻译及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尝:尝试。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鼓(gǔ):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4个生字“诗、煮、豆、何”,认识部首“四点底”。

  2.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了解《七步诗》的由来,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4个生字“诗、煮、豆、何”,认识部首“四点底”。

  2.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教具学具

  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媒体

  教学过程

  一、成语引入

  1 出示:才高八斗,指名读,齐读

  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极有才华,你们知道吗,这个才高八斗的人最初指的就是曹植。

  2 简介曹植和《七步诗》的由来

  曹植是三国魏杰出的诗人,是曹操第三个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他有个哥哥叫曹丕,两人是亲兄弟。因曹植有非凡的才华,曹操很疼爱他,一度想废曹丕的嫉恨。曹丕当上魏国的皇帝之后,怕曹植跟他争夺王位,就想迫害他,于是就宣他入宫,要他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做不出来就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在七步之内就作了一首诗,当场念了出来。因为这首诗要求在七步之内做成,所以叫《七步诗》。曹植也因此而保住了性命。

  3 学习生字:诗

  齐读课题

  二、古诗诵读

  1、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诗,大家要仔细看图,认真听录音。

  2、学习:煮

  听录音,想象你明白了什么?

  学习“四点底”

  豆萁:豆的茎杆

  釜:相当于现代的锅

  先自己说说,再同桌交流

  三、指导朗读古诗

  1、下面我们要学会读这首古诗,在读古诗时我们还要认识今天另外要学习的三个生字。

  2、师范读,生跟读

  四、自由练习读

  1、自由练读

  2、小组交流读

  3、指名读,思考:曹丕是被哪句话打动了而最终没有杀曹植呢?

  据说当时曹丕听了以后羞愧万分,无地自容,只能收回成命。这《七步诗》成了救命诗。齐读

  4、全班交流读

  5、看图背诵古诗

  6、比赛背诵古诗

  五、复习巩固认读生字

  1、抽读生字

  2、交流记字的方法。

  3、读词:古诗、读篇、煮饭、黄豆、豆荚、何必、为何、煮豆燃萁

  煮豆燃萁是一个成语,它出自《七步诗》,比喻兄弟间的自相残杀。

  六、课外延伸

  读了《七步诗》,我们不禁为曹植的才华所折服,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吧这首诗的由来讲给家人听,也可以搜集更多他的诗读一读,背一背,然后吟诵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伊始,我先介绍了曹植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也为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作了铺垫。低年级学古诗主要以读和背为主,借助有目的性的听和看,训练学生养成集中注意观察,认真听记的好习惯。

  [作者简介]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qiáoǚ今安徽亳(bó)县)人。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鄄(juàn)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终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

  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马篇》、《送应氏》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参杂较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试表》等。

  曹植的《七步诗》情采并茂,语言精练,用语浅显。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当时曾有人称赞:天下的才共有十斗,曹植一人就占了七斗。

  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不然就要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哭泣不已。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分贴切感人

  【《七步诗》的翻译及其教案】相关文章:

  《古柏行》原文及其翻译-杜甫的诗05-08

  改写《七步诗》12-05

  七步诗的故事09-05

  《七步诗》古诗赏析06-16

  《七步诗》古诗赏析01-27

  曹植七步诗赏析07-31

  令人感动的《七步诗》06-26

  七步诗曹植的诗意10-16

  关雎的原文及其翻译06-08

  成语七步成诗的故事08-28

赞 0
分享海报
版权声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地址:水滴知识网 » 《七步诗》的翻译及其教案(《七步诗》的翻译及其教案及反思)资料详情描述
图片正在生成中,请稍后...

周一

09/29

《七步诗》的翻译及其教案(《七步诗》的翻译及其教案及反思)资料详情描述

相关推荐 《七步诗》的翻译及其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步诗》的翻译及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尝:尝试

登录

记住我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