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知识网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绷(绷硬的拼音)资料详情描述

  详细字义

  ◎ 绷

  綳、繃 bēng

  〈动〉

  (1) (形声。从糸( mì),朋声。本义:束缚,捆绑)

  (2) 缠束;包扎 [tie;wrap]

  繃,束也。——《说文》

  禹葬 会稽,桐棺三寸,葛以繃之。——《墨子·节葬篇》

  襁,即今儿小儿繃也。今俗犹云繃小儿矣。——《汉书·宣帝纪》注

  (3) 又如:绷吊拷讯(捆绑并吊起来拷问);绷爬吊拷,绷巴吊拷,绷扒吊拷(强行脱衣服,捆好吊起来拷打)

  (4) 张紧,在两端或边上用力造成平直的坚挺状态 [stretch tight]。如:弦绷得太紧了;鼓皮绷得真紧

  (5) 猛地弹起 [jump out]。如:盖子一打开,弹簧就绷出来了

  (6) 稀疏地缝住或用针别上 [stitch up]。如:把被面绷一绷;袖子上绷着臂章

  (7) 勉强支持;硬撑 [force oneself]。如:绷拽(支撑);绷场面(勉强应付,东拼西凑)

  (8) 骗 [财物] [cheat]。如:坑绷拐骗;讹绷(讹诈骗取财物);绷骗(骗人财物);绷子手(骗人财物的人)

  词性变化

  ◎ 绷

  綳 bēng

  〈名〉

  (1) 婴儿的包被 [swaddling clothes]。如:绷带(小儿褓衣);绷接(襁褓;包婴儿的宽布带)

  (2) 另见 běng;bèng

  其它字义

  ◎ 绷

  綳、繃 běng

  〈动〉

  (1) 板着 [scowl]。如:绷脸

  (2) 用尽(如自己的全力) [strain]。如:咬住牙,绷住劲

  (3) 另见 bēng;bèng

  详细字义

  ◎ 崩 bēng

  〈动〉

  (1) (形声。从山,朋声。本义:山倒塌)

  (2) 同本义 [landslide;landslip]

  梁山崩。——《左传·成公五年》

  (3) 又如:山崩地裂

  (4) 崩裂;倒塌 [collapse;crash to the ground;burst apart]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崩拆(倒塌断裂);崩陷(倒塌陷落);崩陨(塌陷);崩损(崩塌损坏);崩坠(倒塌坠落)

  (6) 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death of an emperor]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越二月,帝崩。——《明史·海瑞传》

  (7) 又如:崩驾(帝王之死);崩殂(崩背,崩逝。又指帝王之死)

  (8) 崩溃;垮台;败坏 [collapse;fall in ruin]

  不义不昵,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论语·阳货》

  (9) 又如:崩阙(败坏);崩动(煽动败坏)

  (10) 破裂,迸裂 [break;down burst]

  天崩地塌壮士死。——吴士玉《玉带生歌奉和漫堂先生》

  (11) 又如:谈崩了;崩裂(物体突然破裂);崩云(破裂的云彩);把气球吹崩了

  (12) 炸伤;枪毙 [go off in;hit by shooting]。如:爆竹崩了他的手;咋不崩了他?

  (13) 血崩,指妇科“崩症” [metrorrhagia]

  详细字义

  ◎ 嘣 bēng

  形容跳动或爆裂的声音 [bang;thump]。如:心嘣嘣直跳;嘣头(乱闯)

  词性变化

  ◎ 嘣 bēng

  〈副〉

  表示程度,相当于“很” [very]。如:嘣脆;嘣甜

  拼音

  [bēng]

  部首山

  总笔画13

  笔顺丨フ丨丶一丶ノ丶フ丶一フノ

  详细字义

  ◎ 絣 bēng

  〈名〉

  (1) 古代氐族人用杂线织成的布 [fabric]

  絣,氐人殊缕布也。——《说文》。

  (2) 穿甲的绳子 [rope]

  妻自织甲絣。——《战国策》

  词性变化

  ◎ 絣 bēng

  〈动〉

  (1) 编织 [weave]

  日长晴昼,厌厌地,懒向窗前絣绣。——宋·佚名《壶中天》

  (2) 缠缚;捆绑 [bind]。如:絣扒(捆绑拷打)

  详细字义

  ◎ 嗙 pǎng

  〈动〉

  〈方〉∶夸耀,夸口,说大话,意在使人对他有很高评价 [boast]。如:胡吹乱嗙

  详细字义

  ◎ 祊 bēng

  〈名〉

  (1) 古代称宗庙之门。亦指庙门内设祭之处 [sacrificial place in temple]

  为祊乎外。——《礼记·祀器》

  祊之于东方失之矣。——《礼记·郊特牲》

  祝祭于祊。——《诗·小雅·楚茨》。傳:“门内也。”按,祭于庙门曰祊,故庙门曰祊

  (2) 指正祭毕后于次日举行的绎祭 [next memorial ceremony]

  设祭于堂,为祊乎外。——《礼记·礼器》

  (3) 古邑名。春秋郑国祭祀泰山时的汤沐之邑。在山东省费县东南 [Beng town]

  郑伯使 宛来归 祊。——《左传·隐公八年》

  (4) 河名 [Beng Rive],在山东省

  统一码:U+7E43

  五笔:XMEE

  仓颉:VFUBB

  郑码:ZLQQ

  四角:22927

  详细字义

  ◎ 伻 bēng

  〈名〉

  (1) 使者 [envoy]

  伻来,以图及献卜。——《书·洛诰》

  (2) 仆人 [servant]。如:伻头(差人;奴仆)

  词性变化

  ◎ 伻 bēng

  〈动〉

  使,令 [send;tell sb.to do sth.]。如:伻图(遣人绘图。引申为规划)

  统一码:U+595F

  五笔:DEEF

  仓颉:XKBB

  郑码:GDQQ

  四角:40227

  拼音

  [bēng]

  [péng]

  部首疒

  总笔画13

  笔顺丶一ノ丶一ノフ一一ノフ一一

  统一码:U+7DB3

  五笔:XEEG

  仓颉:VFBB

  郑码:ZQQ

  四角:27920

  拼音

  [bēng]

  部首門

  总笔画12

  笔顺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丶一フノ

赞 0
分享海报
版权声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地址:水滴知识网 » 绷(绷硬的拼音)资料详情描述
图片正在生成中,请稍后...

周五

09/19

绷(绷硬的拼音)资料详情描述

详细字义 ◎ 绷 綳、繃 bēng 〈动〉 (1) (形声。从糸( mì),朋声。本义:束缚,捆绑) (2) 缠束;包扎 [tie;wrap] 繃,束也。——《说文》 禹葬 会稽,桐棺三寸,葛以繃之。——《墨子·节葬篇》 襁,即今儿小儿繃也。今俗犹云繃小儿矣。——《汉书·宣帝纪》注 (3) 又如:绷吊拷讯(捆绑并吊起来拷问);绷爬吊拷,绷巴吊拷

登录

记住我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