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字义
◎ 砭 biān
〈名〉
(1) (形声。从石,乏声。本义:治病刺穴的石针)
(2) 同本义 [stone needle used in acupuncture]
砭,以石刺病也。——《说文》
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素问·异法方宜论》
(3) 又如:砭割(用石针治病。比喻忍痛除恶)
(4) [地质]∶曲流凹岸由于水流拥挤而发生侵蚀的地点 [nip]
(5) 〈方〉∶山坡 [hillside]
他们这时正走在一道砭上,上头是山崖,下边是石岩,光秃秃的没一点遮拦。——柳青《铜墙铁壁》
词性变化
◎ 砭 biān
〈动〉
(1) 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后用金属针以治病,也称“砭” [pierce]
风上逆,砭头血可愈。——《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
(2) 又如:砭磨(用石针刺磨患处。引申为救时除弊);砭熨(用石针刺穴,用药物熨贴患处。指救治病痛)
(3) 救治 [treat and cure]
士病吾能砭。——王安石《舟中望九华山》
(4) 又如:砭俗(救治庸俗)
(5) 刺 [stab]
其气栗冽,砭人肌骨。——欧阳修《秋声赋》
(6) 又如:砭骨
详细字义
◎ 箯 biān
〈名〉
(1) 竹制的便轿 [a bamboo sedan]
箯,竹舆也。从竹,便声。——《说文》
上使泄公持节问之箯舆间。——《史记·张耳陈余列传》。注:“编竹木以为舆,如今之食舆矣。”
(2) 又如:箯舆(竹舆;竹轿)
基本字义
● 鞕
biān ㄅㄧㄢˉ
◎ 古同“鞭”。
其它字义
● 鞕
yìng ㄧㄥˋ
1. 古同“硬”,坚。
2. 古同“鲠”,哽塞。
拼音
[biān]
部首魚
总笔画20
笔顺ノフ丨フ一丨一丶丶丶丶ノ丨一丨フ一一ノ丶
基本字义
● 籓
fān ㄈㄢˉ
1. 大箕。
2. 古同“藩”,篱笆:“~门竹径,清楚可爱。”
其它字义
● 籓
pān ㄆㄢˉ
◎ 姓。
其它字义
● 籓
biān ㄅㄧㄢˉ
◎ 有柄的畚箕一类器具。
拼音
[biān]
[biǎn]
部首米
总笔画15
笔顺丶ノ一丨ノ丶丶フ一ノ丨フ一丨丨
拼音
[biān]
[mián]
部首自
总笔画15
笔顺ノ丨フ一一一丶丶フノ丶丶一フノ
拼音
[biān]
部首魚
总笔画20
笔顺ノフ丨フ一丨一丶丶丶丶丶フ一ノ丨フ一丨丨
拼音
[biān]
部首糹
总笔画15
笔顺フフ丶丶丶丶丶フ一ノ丨フ一丨丨
详细字义
◎ 煸 biān
〈动〉
把菜肴放在热油里炒到半熟,以备再加作料加水煮熟 [stir-fry before stewing]
拼音
[biān]
[piàn]
部首犭
总笔画17
笔顺ノフノ丶丶フ一丨ノノ丨フ一一一ノ丶
拼音
[biān]
部首辶
总笔画18
笔顺ノ丨フ一一一丶丶フノ丶丶一フノ丶フ丶
详细字义
◎ 笾
籩 biān
〈名〉
(1) 竹豆。古代用竹编成的食器,形状如豆,祭祀燕享时用来盛果实、干肉 [bamboo articles used for sacrifices or banquet]
籩,竹豆也。从竹,邊声。——《说文》
掌笾之之宾。——《周礼·笾人》
笾祭。——《仪礼·祝赞》。注:枣栗之祭 。”
品其百笾。——《国语·周语》
晋侯享之,有加笾。——《左传·昭公六年》
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笾人(周礼官名。天官之属。掌四笾之实,以供王祭祀燕享之用);笾豆(古代祭祀燕享时所用的器皿。笾盛桃梅,豆盛肉酱)
拼音
[biān]
部首竹
总笔画24
笔顺ノ一丶ノ一丶ノ丨フ一一一丶丶フノ丶丶一フノ丶フ丶
详细字义
◎ 鳊
鯿 biān
〈名〉
鱼名 [bream],也称“鲂”。古时“纺”和鳊不分。今指鲤科鳊属鱼。身体侧扁,头尖,尾也小,鳞细,生活在淡水中。又名武昌鱼
统一码:U+709E
五笔:OYHY
仓颉:FYY
郑码:UOSI
四角:90830
基本字义
● 猵
biān ㄅㄧㄢˉ
◎ 古书上说的一种獭类动物:“夫畜池鱼者必去~獭。”
其它字义
● 猵
piàn ㄆㄧㄢˋ
◎ 〔~狙〕古书上说的一种似猿,头如犬的兽。
拼音
[biān]
部首辶
总笔画17
笔顺ノ丨フ一一一丶丶フノ丶丨フ一丶フ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