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又由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组成,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
结构
1、外耳和中耳:为收集和传导声波的装置,内耳才是真正接受声波和位置刺激的感受器所在部位。耳外露的部分为耳廓,大部分以弹性软骨为基础,耳垂有较多结缔组织,为临床采血部位。外耳道为自耳甲腔底的外耳道口至鼓膜的管道,由骨和软骨组成。鼓膜位于外耳道和中耳之间,半透明椭圆形薄膜。
2、鼓室:是位于颞骨岩部内含气的不规则小腔,分为6壁内有3块听小骨。咽鼓管是中耳鼓室与鼻咽部相通的管,可调节中耳和外界大气压间的平衡。
3、内耳:是听觉和平衡觉感受器所在部位。内耳的骨迷路包套膜迷路,两者形状基本相似,之间的空隙充满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液,内外淋巴液并不相通。
外耳的耳廓皮下组织较少,皮肤薄,血管位置表浅,对寒冷抵御能力差,因而寒冷冬季易发生冻疮。中耳各部分连接紧密,又与咽部相通,故咽部感染以上行侵入鼓室,进而蔓延至中耳各部分,导致中耳炎,特别是小儿,其鼓室上壁岩鳞缝未闭合完全,易并发颅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