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字义
◎ 拔 bá
〈动〉
(1) (形声。从手,犮( 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2) 同本义 [pull out;pull up]
拔,擢也。——《说文》
拔,引也。——《苍颉篇》
确乎其不可拔。——《易·乾》。郑注:“移也。”
拔河。——《封氏见闻录》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拔剑切而啖之。
(4) 又
拔剑撞而破之。
拔刃奋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拔毛;拔草;拔秧
(6) 选拔;提拔 [promote]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7) 又如:拔用(提拔任用);拔补(提拔补官);选拔(挑选);提拔(挑选人员任更高职)
(8) 突出;超出 [stand out]
势拔五岳掩赤城。——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 又如:拔绝(卓越);出类拔萃(才能出众)
(10) 突起 [rise high]
皆峭拔险怪。——宋· 沈括《梦溪笔谈》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11) 又如:挺拔(直立而高耸);拔立(耸立;挺立)
(12) 脱身;脱离,摆脱 [escape from]。如:拔哨(偷偷溜走);拔身(脱身);拔不出腿(事多摆脱不开)
(13) 攻取 [seize;capture]
拔石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已拔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拔城;连拔敌人四个据点
(15) 移动 [move]
亮拔县千余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
(16)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它变凉 [cool in water]。如:把西瓜放在水里拔一拔
(17) 吸出 [毒气等] [draw out]。如:拔火罐;拔毒
详细字义
◎ 跋 bá
〈动〉
(1) (形声。从足,犮( bó)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2) 同本义 [climb over mountains]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传·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鄘风 ·载驰》
(3) 又如: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4) 扭转 [turn round]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
(5) 又如:跋马(勒紧马绳,使马回转)
(6) 踏,踩 [stamp]
(7)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脚跟)
(8) 见“跋扈”
词性变化
◎ 跋 bá
〈名〉
(1) 火炬,火把 [torch]。如:跋烛(快要点完的蜡烛)
(2) 通“茇”。 [草烛的]根部。泛指东西的底下部 [root;base]
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礼记·曲礼上》
烛尽见跋。——《聊斋志异·邵女》
(3) 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 [postscript]
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梦溪笔谈》
(4) 又如:跋尾(题写文字于书卷之后)
基本字义
● 菝
bá ㄅㄚˊ
◎ 〔~葜〕多年生草本植物,木质,茎高一米到两米,有刺而外曲,花黄绿色,橘红色浆果,像豆,地下根茎入药。
基本字义
● 軷
bá ㄅㄚˊ
◎ 古代祭路神称“軷”。祭后以车轮碾过祭牲,表示行道无艰险:“取羝以~。”
拼音
[bá]
部首鼠
总笔画18
笔顺ノ丨一フ一一フ丶丶フ丶丶フ一ノフ丶丶
统一码:U+629C
五笔:RDCY
仓颉:QKE
郑码:DGXS
四角:54047
基本字义
● 犮
quǎn ㄑㄩㄢˇ
◎ 古同“犬”。
其它字义
● 犮
bá ㄅㄚˊ
1. 古同“拔”。
2. 古同“跋”,踩;踏;登。
3. 犬跑的样子。
详细字义
◎ 茇 bá
〈名〉
(1) (形声。本义:草木根)
(2) 同本义 [root]
茇,草根也。——《说文》
茇,杜根也。东齐或曰茇。——《方言三》
大蓟茇如车盖。——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
(3) 草舍 [thached hut]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诗·召南·甘棠》
召伯所茇。——《左传·定公九年》
中夏教茇舍。——《周礼·夏宫·大司马》
词性变化
◎ 茇 bá
〈动〉
(1) 拔除 [remove]
区中草生,茇之。——贾思勰《齐民要术》
(2) 又如:茇舍(军队芟除草莽,即于野地宿息)
(3) 用同“跋”。登山 [climb]。如:茇涉(爬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苦)
详细字义
◎ 魃 bá
〈名〉
(1) 旱魃,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鬼 [legandary demon causing drought]
魃,旱鬼也。从鬼,犮声。——《说文》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诗·大雅·云汉》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山海经·大荒北经》
(2) 又如:旱魃(古代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魃虐(旱灾);魃蜮(鬼蜮)
基本字义
● 妭
bá ㄅㄚˊ
1. 容貌美丽的妇人:“~媚于宫,女感于室也。”
2. 古通“魃”,旱魃,迷信传说中指造成旱灾的鬼怪。
统一码:U+70A6
五笔:ODCY
仓颉:FIKE
郑码:UOXS
四角:93847
基本字义
● 胈
bá ㄅㄚˊ
1. 人腿上的毛。《庄子?在宥》:“昔者黄帝始以仁義攖人之心,堯舜於是乎股無胈,脛無毛,以養天下之形。”
2. 大腿股的白肉。《庄子?天下》:“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
拼音
[bá]
部首言
总笔画12
笔顺丶一一一丨フ一一ノフ丶丶
拼音
[bá]
[fú]
部首風
总笔画14
笔顺ノフノ丨フ一丨一丶一ノフ丶丶
统一码:U+53D0
五笔:TDCU
仓颉:HKE
郑码:MGXS
四角:20407
统一码:U+7679
五笔:WMCU
仓颉:NOHNE
郑码:XSQX
四角:1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