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知识网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中华成语故事:分崩离析(分崩离析成语典故)资料详情描述

  相关推荐

  中华成语故事:分崩离析

  【成语】: 分崩离析

  【拼音】: fēn bēng lí xī

  【解释】: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成语故事】:

  “分崩离析”这则成语的崩是倒塌;析是分开。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支离破碎,不堪收拾。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把它并吞过来。

  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说:“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

  孔子说:“你俩既然辅佐季康,就应该尽力劝阻他。”

  冉有又说:“不过,如今颛臾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现在不攻取,以后可能会成为祸患。”

  孔子说:“这话不对!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人口的多少;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一安定,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而你们俩辅佐季康,使得远方的百姓离心而不来归附,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国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还想去用武力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烦在内部而不在外面。在这个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个成语“祸起萧墙”,形容内部发生祸乱。

  【中华成语故事:分崩离析】相关文章:

  中华成语故事12-01

  中华成语故事14篇02-26

  中华成语故事(14篇)06-02

  中华成语故事《鞠躬尽瘁》01-17

  成语故事11-19

  成语故事05-15

  (优)经典成语故事10-19

  《成语故事》教案11-02

  鱼目混珠的成语故事03-04

  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04-19

赞 0
分享海报
版权声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地址:水滴知识网 » 中华成语故事:分崩离析(分崩离析成语典故)资料详情描述
图片正在生成中,请稍后...

周四

10/16

中华成语故事:分崩离析(分崩离析成语典故)资料详情描述

相关推荐 中华成语故事:分崩离析 【成语】: 分崩离析 【拼音】: fēn bēng lí xī 【解释】: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成语故事】: “分崩离析”这则成语的崩是倒塌;析是分开。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支离破碎,不堪收拾。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

登录

记住我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