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知识网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耳朵结构图与名称(耳朵结构图与名称四年级)资料详情描述

  概述

  耳,又称为前庭蜗器,可分为内耳、中耳和外耳。

  结构

  1、外耳

  (1)耳廓:临床常用采血部位;

  (2)外耳道:外耳门——鼓膜这一段;

  (3)鼓膜。

  2、中耳

  (1)鼓室:颞骨岩部内,内有听小骨、韧带肌、血管和神经。

  (2)咽鼓管:鼻咽部——鼓室这一段,长大约3.5~4cm。分为咽鼓管骨部和咽鼓管软骨部。

  (3)乳突窦和乳突小房:在鼓室上隐窝的上面。

  3、内耳

  (1)骨迷路:前庭、骨半规管、耳蜗;

  (2)膜迷路: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蜗管;

  (3)内耳道:颞骨岩部后面的中部,内耳门——内耳道这一段,长约10mm。

  主要功能

  外耳和中耳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和传导声波。内耳中则含有听觉感受器。

  注意事项

  不要经常掏耳朵,以防损伤耳朵或造成耵聍栓塞。若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赞 0
分享海报
版权声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地址:水滴知识网 » 耳朵结构图与名称(耳朵结构图与名称四年级)资料详情描述
图片正在生成中,请稍后...

周一

10/06

耳朵结构图与名称(耳朵结构图与名称四年级)资料详情描述

概述 耳,又称为前庭蜗器,可分为内耳、中耳和外耳。 结构 1、外耳 (1)耳廓:临床常用采血部位; (2)外耳道:外耳门——鼓膜这一段; (3)鼓膜。 2、中耳 (1)鼓室:颞骨岩部内,内有听小骨、韧带肌、血管和神经。 (2)咽鼓管:鼻咽部——鼓室这一段,长大约3.5~4cm。分为咽鼓管骨部和咽鼓管软骨部。 (3)乳突窦和乳突小房:在鼓室

登录

记住我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