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外耳分为耳廓、外耳道和鼓膜,是收集和传导声波的结构。
组成
1、组成:位于人体两侧外露的耳部为耳廓,周缘卷曲,大部分由弹性软骨组成,下方稍显肥厚部分是耳垂,由结缔组织和脂肪构成。
2、外耳道:外耳道是从耳甲腔底的外耳道口到鼓膜的管道,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性部,是由颞骨鳞部和鼓部围成的椭圆形短管。两部交界处较为狭窄。外耳道皮肤是耳廓皮肤的延续,内含毛囊、皮脂腺及耵聍腺,分泌物可保护耳道。婴儿外耳短而直。
3、骨膜:鼓膜边缘呈银灰色,有光泽,似浅漏斗,凹面向外,中心向内凹陷,称鼓膜脐,为锤骨柄末端附着处。由鼓膜脐沿锤骨柄向上,鼓膜向前、后分别形成锤骨前襞和锤骨后襞。两襞之间,鼓膜上1/4的三角形区薄而松弛,称为松弛部,活体呈淡红色。鼓膜下3/4区坚实紧张,为紧张部。紧张部前下方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称光锥。
作用
耳廓可以收集外部声音,皮肤菲薄,血管浅,冬季寒冷时易发生冻疮。耳廓借助皮肤、韧带、肌、软骨附于头部两侧,其软骨续于外耳道软骨部,如患有外耳道炎时,牵拉耳廓可引起剧痛。外耳道是声音传导的通道,长约2.5cm,最佳共振频率为3800Hz。鼓膜可复制外加振动频率,与声波振动同步,具有很好的频率响应和失真度较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