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义
● 婵
(嬋)
chán ㄔㄢˊ
1. 〔~娟〕a.姿态美好,如“竹~~,笼晓烟”;b.指美女,如“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c.指月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2. 〔~媛(yuán)〕a.牵连,相连,如“结根竦本,垂条~~”;b.眷恋,如“心~~而伤怀兮”。
3. 〔~连〕牵连,引申为亲族,如“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肇祖”,始祖。)
拼音
[chán]
部首氵
总笔画15
笔顺丶丶一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一丨ノ丶
拼音
[chán]
部首石
总笔画16
笔顺一丨フ一一一丨ノノ一丨一ノ丨フ一
拼音
[chán]
部首舟
总笔画23
笔顺ノノフ丶一丶ノフ丨フ一一フノフノフ丨フ一ノフ丶
拼音
[chán]
部首言
总笔画14
笔顺丶一一一丨フ一ノ一丨ノ丶丨丨
拼音
[chán]
部首飠
总笔画25
笔顺ノ丶丶フ一一フ丶ノフ丨フ一一フノフノフ丨フ一ノフ丶
拼音
[chán]
部首糹
总笔画15
笔顺フフ丶丶丶丶一ノ丨フ一一丨一一
拼音
[chán]
部首氵
总笔画18
笔顺丶丶一丶一ノ丨フ一一丨一一ノ丶一丨一
详细字义
◎ 躔 chán
〈动〉
(1) (形声。从足,廛( chán)声。本义:践,践履)
(2) 同本义 [tread]
躔,践也。——《说文》
未知英雄之所躔也。——晋· 左思《吴都赋》
(3) 又如:躔躔的(快速舞动或转动);躔陛(指石级)
(4) 运行 [movement]
躔,历行也。日运为躔,月运为逡。——《方言十二》
躔,行也。——《广雅》
日月初躔。——《汉书·律历志上》
月躔二十八宿。——《吕氏春秋·圜道》
(5) 日月星辰在黄道上运行 [movement of the heavenly bodies] 如:躔次(日月星辰在运行轨道上的位次);躔度(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
词性变化
◎ 躔 chán
〈名〉
麋鹿的足迹。又泛指脚迹,行迹 [trace;track]
麋其迹躔。——《尔雅》。注:“脚所践也。”
或云治蜀,盖以其迹躔焉。——《路史·循蜚纪》
基本字义
● 螹
chán ㄔㄢˊ
◎ 〔~胡〕同“獑猢”,一种猿类动物,如“~~豰蛫,栖息乎其间。”
其它字义
● 螹
jiàn ㄐㄧㄢˋ
◎ 〔~离〕古书上说的一种水里的动物。
详细字义
◎ 巉 chán
〈形〉
(1) 险峻,陡峭 [precipitous]
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巉崖。——《徐霞客游记》。又如:巉刻(山峰尖峭,如同刀削一般。比喻说话或文章尖刻);巉峭(高峻陡削)
(2) 嶙峋突兀 [jagged;rugged]
乱峰巉似槊,一水淡如油。——宋· 苏轼《壬寓二月寄子由》
(3) 又如:巉屼(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拼音
[chán]
部首土
总笔画20
笔顺一丨一一ノ丨フ丶ノ一丨一一丶丶丶丶一丨一
基本字义
● 欃
chán ㄔㄢˊ
1. 〔~枪〕彗星,如“天上~~端可落,草间狐兔不须惊。”
2. 古书上说的檀一类的树:“~檀木兰,豫章女贞。”
其它字义
● 欃
zhàn ㄓㄢˋ
◎ 水门。
基本字义
● 獑
chán ㄔㄢˊ
◎ 〔~猢〕古书上说的腰以前黑而似猿的一种动物。
拼音
[chán]
部首糹
总笔画21
笔顺フフ丶丶丶丶丶一ノ丨フ一一丨一一ノ丶一丨一
详细字义
◎ 蟾 chán
〈名〉
(1) (形声。从虫,詹( zhān)声。本义:蟾蜍( chú)简称“蟾”,即癞哈蟆)
(2) 同本义 [toad]
小蟾徐行腹如鼓。——元· 元好问《蟾池》
(3) 又如:蟾壶(古代计时器。一种蟾蜍形的漏壶);蟾兔(蟾蜍与玉兔)
(4) 传说中月有蟾蜍。所以称月为蟾 [moon]。如:蟾桂(神话中的月里蟾蜍和丹桂);蟾宫(指月亮中的宫殿)
基本字义
● 鋋
chán ㄔㄢˊ
1. 古代一种铁柄短矛。也泛指短矛:“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
2. 刺杀:“格虾蛤,~猛氏。”
基本字义
● 禪
shàn ㄕㄢˋ
1. “禅”的繁体字。
2. 祭祀天地山川。《說文解字》:“禪,祭天也。”《大戴禮記·保傅》:“是以封泰山而禪梁甫。”
3. 帝王讓位或傳位給他姓。如:“禪位”。《莊子·秋水》:“帝王殊禪,三代殊繼。”《史記·卷十九·惠景閒侯者年表》:“至孝惠時,唯獨長沙全,禪五世,以無嗣絕。”
其它字义
● 禪
chán ㄔㄢˊ
1. 禪那的簡稱。為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即靜思之意。如:“坐禪”、“禪定”。宋·蘇軾《沐浴啟聖僧舍與趙德麟邂逅詩》:“酒清不醉休休暖,睡穩如禪息息勻。”
2. 佛法、佛理。《水滸傳·第四回》:“老僧自慢慢地教他念經誦咒,辦道參禪。”
3. 佛家的、帶機鋒的。如:“禪機”。唐·劉禹錫《澈上人集序》:“以文章接才子,以禪理說高人。”
详细字义
◎ 谗
讒 chán
〈动〉
(1) (形声。从言,毚( chán)声。本义:说别人的坏话) 同本义 [backbite;slander]
谗,谮也。——《说文》
谗,诞也。——《韩诗外传》
谗口嚣嚣。——《诗·小雅·十月之交》
败言为谗。——《左传·昭公五年》
谗鼎之铭。——《左传·昭公三年》。服注:“疾谗之鼎。”
取彼谗人。——《后汉书·马援传》
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平不与。因谗之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谗谤(诋毁,诽谤);谗言冷语(毁谤、讥刺的冷言冷语)
词性变化
◎ 谗
讒 chán
〈名〉
(1) 说别人坏话的人 [slanderer]
谗与佞,俱小人也。——《论衡·答佞》
(2) 又如:谗人(喜欢恶意攻击、陷害贤良的人);谗夫(谗害他人的人)
(3) 谗言,陷害别人的坏话 [slander]
乱之又生,君子信谗。——《诗·小雅·巧言》
采苓,刺晋献公也。 献公好听谗焉。——《诗·唐风·采苓序》
安帝信谗,无辜死者多。——《后汉书·五行志》
(4) 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洎李牧以谗诛。——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谗箭(谗言伤人像箭那样,说它既锐利又难以防备);谗阅(互相毁谤、争斗)
拼音
[chán]
部首口
总笔画20
笔顺丨フ一ノフ丨フ一一フノフノフ丨フ一ノフ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