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知识网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苏东坡传每章概括(苏东坡传每章概括50字)资料详情描述

  相关推荐

  苏东坡传每章概括

  《苏东坡传》对苏东坡的超人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学生活等作了生动的描述和评价。快快来看,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苏东坡传每章概括,欢迎你的阅读。

  苏东坡传每章概括:

  第一章 概说 讲了他受历代文人欢迎、死后被封文忠公的谥号

  第二章 出生在眉山

  第三章 童年

  第四章 参加科举考试

  第五章 父子三人受重视

  第六章 在凤翔做官 几个有关神鬼的小故事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第八章 介绍王安石和苏轼的关系和故事

  第九章 苏轼受到弹劾

  第十章 兄弟两人的感情

  第十一章 在杭州做官时认识的诗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写抗暴诗

  第十三章 修黄楼

  第十四章 乌台诗案 逮捕与审判

  第十五章 在东山居住为农

  第十六章 写赤壁赋

  十七章 练瑜伽 炼丹

  十八章 浪迹天涯 四处同友人游玩

  十九章 太后恩宠

  二十章 苏轼的画

  第二十一章 谦退 主动请求做小官

  第二十二 章又到钱塘 搞水利 赈灾

  第二十三章 为官之道 百姓朋友

  第二十四章 又遭贬官

  第二十五章 被贬岭南

  第二十六章 过着仙人般的生活

  第二十七章 被贬海南

  第二十八章 回京途中去

  扩展资料:

  《苏东坡传》的主人公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内容简介

  《苏东坡传》从人物的出生写到离世,从家庭生活写到社会活动,展现苏东坡的生活历程。从时间来说是从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写到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036—1101),但没有用编年式平铺直叙的写法,而是把诗人生平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又选取苏东坡生活中富有特色的活动、事迹来描写。

  全书共分四卷,即童年与青年(1036—1061)、壮年(1062—1079)、老年(1080—1093)、流放岁月(1094—1101)。各卷写及的年代、时间多少、长短不一。每卷又分若干章,共分28章,第一、二卷主要描述初登政坛、文坛的经历,叙述王安石变法与司马光反对变法的斗争占了很大篇幅,而“童年和青年”实际上只有一章,前两卷主要是描写苏东坡与家人及政界、文坛知名人士的关系。比较起来看,第三、四卷的不少篇章,特别是描写苏东坡遭贬谪后的生活情趣的几章富有吸引力,如第三卷中《赤壁赋》、第四卷中的《仙居》虽是苏东坡生活经历的一段,但都可独立成篇。

  创作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林语堂就着手开始创作《苏东坡传》。其实,林语堂有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他崇拜苏东坡,不仅喜欢苏东坡的诗词,对苏东坡的为人处世也很钦佩。在《林语堂自传·关于〈苏东坡传〉》中,林语堂描述自己创作该书的理由:他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存心为苏东坡写本传记的念头,已经存在心中有多年。民国廿五年(1936年),作者全家赴美时,身边除去若干中文基本参考书之外,还带了些有关苏东坡的以及苏东坡著的珍本古籍。那时作者希望写一本有关苏东坡的书,或是翻译些他的诗文。作者觉得,像苏东坡这样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当作者能专心致力写苏东坡传记时,自然是一大乐事,已无需其他理由。

  在写作过程中,林语堂重新阅读了苏东坡的作品及跟他的经历有关的大量材料,研究了他一生中的重要活动及时代环境,尽可能地忠于史实,连苏东坡和有关人物说的每一句话都做到了有所本,并尽力突出传主苏东坡的个性特点。

  苏东坡传语录

  1.说他是火性并无不当,因为他的一生都是精力旺盛的,简单说来,他的气质,他的生活,就犹如跳动飞舞的火焰,不管到何处,都能给人生命温暖,但同时也会把东西毁灭。——林语堂《苏东坡传》

  2.我不相信我们会从内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无耻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林语堂《苏东坡传》

  3.皇帝现在深悔对反对派的惩处。也许是命运对人的嘲弄吧,苏东坡刚刚安定下来,过个随从如意的隐居式的快乐生活,他又被冲激得要离开他安居之地,再度卷入政治的漩涡。蚂蚁爬上了一个磨盘,以为这块巨大的石头是稳如泰山的,哪知道又开始转动了。苏东坡总是得到历朝皇后的荫庇。在他受审时,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现在又是英宗皇后拔擢他得势。甚至在他一生中较晚的岁月里,若不是神宗的皇后代摄政事,他就客死蛮荒了。——林语堂《苏东坡传》

  4.诸葛亮的政治才干,也不过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以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此种做法决不适于像他这等急躁自信的财政经济的鬼才。——林语堂(张振玉译)《苏东坡传》

  5.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出外旅行的人,极其所能,也只有把自己的安危委诸天命,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林语堂《苏东坡传》

  6.但对于很多人而言,不朽的盛名,即便可以得到,也无以搪饥寒。——林语堂《苏东坡传》

  7.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林语堂《苏东坡传》

  8.但是真正的人生,其中总包含有一种无可避免的性质,只有最好的戏剧才庶乎近之。——林语堂《苏东坡传》

  9.苏东坡去世后,另一个人,姓洪,接他的职位。他对自己的文采颇自期许,他问当年侍候苏东坡的老仆,他比苏东坡如何?老仆回答说:“苏东坡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美,不过他永远不用查书。”——林语堂《苏东坡传》

  10.所有的婚姻,都是缔构于天上,进行于地上,完成于离开圣坛之后。——林语堂《苏东坡传》

  11.我们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去生活的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林语堂《苏东坡传》

  12.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自己真正喜爱的人。——林语堂《苏东坡传》

  13.神圣的目标向来是危险的。一旦目标神圣化,实行的手段必然日渐卑鄙。―林语堂——林语堂《苏东坡传》

  14.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戏,只有落幕后才能判断这出戏的好坏——林语堂《苏东坡传》

  15.中国的农民和生意人都落入王安石新政的陷阱里了。他们只有两条路走:一是遇歉年,忍饥挨饿;一是遇丰年,锒铛入狱。——林语堂《苏东坡传》

  16.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林语堂《苏东坡传》

  17.苏东坡这个人物个性太复杂,方面太多,了解不易。因为他精通哲理,所以不能做道学家;同样,也因为他深究儒学,故也不能为醉汉。他对人生了解得太透彻,也对生活太珍惜,自然不愿把生活完全消耗于醇酒妇人之间。他是爱自然的诗人,对人生抱有一种健康的神秘看法。这个看法永远与深刻精确的了解自然密不可分。我相信,没有人与大自然、春夏秋冬、雨雪、山峦谷壑亲密相处,并接受大自然赐予人的健康治疗的力量后,而同时对大自然还会抱有一种歪曲偏颇的看法。——林语堂《苏东坡传》

  18.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林语堂《苏东坡传》

  19.文人若不能独立思考,无批评的勇气,言论自由也终归无用。——林语堂《苏东坡传》

  20.所有绘画都是一种哲学不自觉的反映。中国画不知不觉中表示出天人合一与生命运行的和谐,而人只不啻沧海之一粟,浮光泡影而已。由此观之,所谓中国的印象派绘画,不论是一竿修竹,一堆盘根,或深山烟雨,或江上雪景,都是爱好自然的表现。——林语堂《苏东坡传》

  21.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林语堂《苏东坡传》

  22.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林语堂《苏东坡传》

  23.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林语堂《苏东坡传》

  24.君子之交如淡水:水没有刺激的味道,但人永远不会对它生厌。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太表白的,真正的朋友彼此不需要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深信不疑,谁也不需要通信。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林语堂《苏东坡传》

  25.晚辈高声朗读经典,老辈倚床而听,抑扬顿挫清脆悦耳的声音,老辈认为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这样,父亲可以校正儿子读音的错误,因初学者读经典,自然有好多困难。就好像欧阳修和后来苏东坡都那样倚床听儿子读书,现在苏洵也同样倚床听他两个儿子的悦耳读书声,他的两眼注视着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个猎人射了最后一箭而未能将鹿射中,仿佛搭上新箭,令儿子再射一样。孩子的目光和朗朗之声使父亲相信他们猎取功名必然成功,父亲因而恢复了希望。——林语堂《苏东坡传》

  26.他说,仙鹤立在沮洳之地看见有人走近,甚至仙鹤连一根羽毛还未曾动,已先有飞走之意,但是四周无人之时,仙鹤完全是一副悠闲轻松的神气。这就是苏东坡想表现的仙鹤内在的精神。——林语堂《苏东坡传》

  27.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子由那样恬淡沉静,他必然会乐于接受的。但是问题不是他如何想,而是他如何感,不是理性的问题,而是感性的问题。——林语堂《苏东坡传》

  28.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谊信而不疑,谁也不需要写什么。——林语堂《苏东坡传》

  29.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林语堂《苏东坡传》

  30.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再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林语堂《苏东坡传》

  31.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林语堂《苏东坡传》

  32.苏东坡说:“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这是孟子对孔夫子参政态度的概要结语。——林语堂《苏东坡传》

  33.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林语堂《苏东坡传》

  34.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今日苏堤横卧湖上,此一小小仙岛投入水中的影子,构成了“三潭印月”,湖边垂柳成行,足以证明苏东坡在设计风景方面的奇才。——林语堂《苏东坡传》

  35.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而难能有二的。——林语堂《苏东坡传》

  36.“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事君之时,当以事国为先,欲事其国,则必保其身。”——林语堂《苏东坡传》

  37.此处,高在山巅,天与地互相接触,风与云交互鼓荡,阴阳雌雄之气,获得会合凝聚,是以“巫山云雨”一词,至今还留为男女交欢之称。——林语堂《苏东坡传》

  38.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他在札记里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林语堂《苏东坡传》

  39.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苏轼《苏东坡传》

  40.他也喜爱官宦的荣耀。可是每当他混迹人群之中而无人认识他时,他却最为快乐。《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每章概括】相关文章: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09-07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09-18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09-30

  苏东坡传优秀读书笔记06-07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0008-22

  关于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0-22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500字10-10

  林语堂著人物传记《苏东坡传》07-27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350字09-15

赞 0
分享海报
版权声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地址:水滴知识网 » 苏东坡传每章概括(苏东坡传每章概括50字)资料详情描述
图片正在生成中,请稍后...

周一

09/22

苏东坡传每章概括(苏东坡传每章概括50字)资料详情描述

相关推荐 苏东坡传每章概括 《苏东坡传》对苏东坡的超人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学生活等作了生动的描述和评价。快快来看,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苏东坡传每章概括,欢迎你的阅读。 苏东坡传每章概括: 第一章 概说 讲了他受历代文人欢迎、死后被封文忠公的谥号 第二章 出生在眉山 第三章 童年 第四章 参加科举考试 第五章 父子三人受重视 第六章 在凤翔做官 几个

登录

记住我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