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纳米材料论文(精选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纳米材料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纳米材料论文 篇1
摘要: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功能化纳米材料的应用成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相关技术项目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中, 要对其原理进行生物分子检测, 有效结合组织工程学分析相关研究效果。对无机纳米材料表面化学分析进行阐释, 并集中讨论了纳米材料表面化学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表面化学; 生物分析; 应用;
1、无机纳米材料表面化学分析
纳米材料形成后, 表现会完全呈现出无机界面, 并且能有效包裹在表面活性剂中, 其本身并不具备生物动能, 且不能直接应用在细胞或者是生物活体上。基于此, 相关操作人员要对其进行表面化学的改性处理和修饰, 保证纳米材料生物功能得以发挥。并且, 在纳米材料表面化学研究体系内, 主要是对生物相容性、生物稳定性以及生物分散性等进行集中传递, 保证纳米颗粒研究效果更加直观[1]。
1) 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出现变动, 多数无机纳米材料都是非极性物质, 基本的沸点较高, 要求在高温环境中形成, 表面都会出现油胺、油酸以及三辛基氧膦等物质, 能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在对生物应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纳米材料溶解在水相中, 具备非常好的分散性以及稳定性, 为了其能发挥实际价值, 就要对溶解性等数据等予以综合处理, 整合表面改性。目前, 较为有效地表面改性处理机制就是替代法, 能和无机材料亲和力更好的分子进行处理, 完善替代性处理效果。
2) 进行靶向修饰操作, 主要是借助靶向功能分子完成基础的处理工作, 利用识别靶细胞的过程有效对受体进行识别处理, 将定位体系确定在目标组织中, 并且有效发挥相关物质的治疗和诊断功能。
3) 生物传感和检测。因为纳米材料本身具备光信号、电信号的传递能力, 因此, 在生物电子和生物传感器设计工作中, 要发挥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特征, 规避生物识别能力较差的弱项, 合理性完善纳米材料生物功能水平。并且, 进行生物传感处理后就能提升生物分子和组织细胞的固定能够效果, 也能借助生物高特异性判定相关数据, 构建更加有效的生物传感系统。
2、纳米材料表面化学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2.1 细胞分析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将技术应用在生物体系中, 主要利用的就是生物传感机制。目前, 生物体传感项目主要分为细胞结构、活体结构等, 相较于传统的研究项目和分子结构探针元素, 纳米材料能有效提升影像信号的强度, 并且整体细胞结构的靶向性能更加突出, 能为代谢动力学可控效果优化奠定基础。例如,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核磁共振技术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技术项目[2]。
(1) 将纳米探针应用在细胞环境中。细胞微环境中, 主要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p H数值和细胞因子, 也包括氧化还原环境等, 温度和离子浓度也会对其产生影响。目前, 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对早期淋巴祖细胞进行环境分析和系统化数据处理。相关部门在对这项技术进行深度研究和探讨, 旨在为干细胞移植工作和化疗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体系。例如, 在高p H环境中, 多巴胺分子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形成多巴醌, 这种物质本身具有较强的还原势, 在对其进行量子点电子激态处理的过程中, 能形成转移就会对辐射跃迁造成影响, 造成荧光动态淬灭。
(2) 将纳米探针应用在酶活性测定项目中, 尤其是酶催化反应过程。因为在肿瘤组织中, 酶本身就会出现变动, 利用水解细胞结构间质的方式, 癌细胞就会从原发部位直接脱落, 借助血液循环实现癌症的转移, 正是对其异常问题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 有效借助那么纳米探针对酶结构异常表达进行测定对医疗项目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2 癌症诊疗
化疗治疗过程在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在临床化疗中主要应用的是阿霉素以及紫杉醇等药物, 药物依旧存在靶向性不好的问题。目前, 较为有效的靶向性处理机制中, 主要是借助主动靶向完成纳米药物的运输, 并且对肿瘤成像以及治疗过程进行约束和管理。基于此, 合理性将纳米材料表面化学应用在癌症治疗中, 能对包裹和吸附过程进行控制, 并且有效达到缓释的效果, 减少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在纳米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二氧化硅、贵金属以及氧化铁纳米颗粒等物质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能有效完成靶向处理以及药物释放过程的可控性, 从根本上推进了诊疗一体化以及药代动力学体系的融合, 也为诊疗水平和效果的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3]。
3、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对纳米材料表面化学在生物分析中应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要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 并且有效结合临床诊疗效果, 完善材料分析的同时, 对靶向性等因素予以集中分析, 促进生物分析和药物治疗水平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卢灵龙.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策略[J].中华民居, 2015, (7) :543-544.
[2]张薇.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 (33) :1765.
[3]黄泽宏.浅谈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策略[J].商情, 2014, (12) :251.
纳米材料论文 篇2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原理, 进一步分析了光催化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同时对于光催化纳米材料的应用趋势和方向也进行了必要的研究, 希望对这一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光催化; 纳米材料; 环境保护;
工业废水和废气中都含有较多的毒害物质, 比如有机磷农药或是二氯乙烯等, 这些物质对于人体的影响都是十分明显的。传统的水处理方式, 比如吸附法、混凝法等方法在现阶段实际应用环节中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 效果并不理想, 所以在今后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就需要不断探索和获取一种经济、合理的方式, 实现对传统方法处理后水中的残留物质进行更有效的降解。1976年, 科学家在对紫外线光照射下对纳米Ti O2进行了研究, 发现这种方式可以将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多氯联苯脱氯进行有效降解。当前, 已经发现超过3000余种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借助此种方式进行降解, 尤其是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较低或是其他降解方式不佳的时候, 这项技术更是能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技术优势。
一、光催化纳米材料
光催化的纳米材料采用的绝大多数都是金属氧化物或是硫化物等半导体材料, 是一种特殊的电子结构。和金属相比, 这种半导体存在明显的不连续性, 在对电子的低能价带进行填满的过程中会和空的高能导带存在明轩的禁带, 所以当二者产生的能量大于光照射的时候, 在价带上的电子就会被转移到导带上, 最终在半导体表面形成具备高活性的电子[1]。
二、光催化降解原理
在光催化反应中, 获取光激发所出现的空穴, 和对给体或是受体产生的作用也是有效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确保光催化反应能更有效的进行, 就应该适当降低电子和空穴之间的简单复合。
三、光催化纳米材料在环保中的应用
(一) 光催化纳米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传统的水处理方式中可以对污水中出现的悬浮物质或是泥沙等大颗粒的污染物进行去除, 但是对于浓度较低的可溶性物质却很难进行有效的处理, 并且由于这项工作的工作效率比较低, 花费的经济成本比较高, 所以很多时候并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但是借助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方法, 就可以将很多难以降解而定污染物进行合理转变, 从而将原本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水分子或是二氧化碳等无污染的分子物质。
比如在对有机废水的处理环节中, 光催化纳米材料就可以将水中的绝大多数有机污染物进行转化, 使其成为无污染的物质, 比如可以将酸。表面活性剂等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 使其转变为水或二氧化碳等无害的物质。借助纳米材料可以的对物质表面性能进行转变, 通过这种方式对水中纳米的分散性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对光激发作用下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复合问题进行抑制, 进一步实现对催化活性的提升[2]。
再比如对无机废水的处理环节中, 由于无机物在纳米粒子表面存在明显的.光化学活性, 因此光催化纳米材料后所出现的电子和空穴都可以对高氧化状态的物质进行还原, 也就是借助此种方式实现对无机物污染的有效消除。
(二) 光催化纳米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对大气污染产生影响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物质, 这些气体如果长期存在于空气中必然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光催化剂可以和一些气体吸附剂进行有效结合, 从而更有效的实现对降解浓度的有效降低。
将一些对日光有相应的半导体纳米材料涂抹在墙壁或是其他合理的位置上可以形成空气清洁剂的作用, 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物质吸附在上面的时候, 就可以在光的作用下被转变为无害物质, 这种方式对于去除臭气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3]。纳米对于氟利昂具备较强的光催化活性, 因此将这以技术进行融合后, 可以在表面对酸性进行催化, 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较高的光催化活性作用, 这对于物质稳定性的提升也将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此外, 纳米技术还能对室外的气象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 比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 纳米材料可以将室内装饰建材中产生的甲醛、氯乙烯等物质进行有效分解。将活性炭纤维作为重要载体的过渡金属离子中适当进行纳米材料光催化剂的融合, 通过此种方式将紫外线光照射下浓度更低的甲醛进行或降解, 但是这种技术手段对于浓度高的污染物降解效果比较差, 同时由于使用时间的增加, 最终催化剂的活性也将大大降低, 最终甚至会出现活性的完全消失。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光催化纳米材料在当前环境保护中有着越来越显着的应用, 不仅可以对难处理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 同时还能借助自身的吸附作用对低浓度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在当前光催化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 环境保护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必然会得到显着提升。总而言之,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影响, 甚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威胁, 所以在此种背景下, 更需要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研究, 不断为我国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作用, 实现可持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熊玉宝.光催化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 2018, 58 (06) :28-29.
[2]王骞.Ti O2光催化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 13 (06) :17-20.
[3]于兵川, 吴洪特, 张万忠.光催化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 2014, 36 (05) :491-495.
纳米材料论文 篇3
摘要:目前世界上上转换纳米荧光材料正处在发展阶段,材料的选择和合成有待于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对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选择和合成做了系统的讨论。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发光材料 上转换发光 荧光材料 双光子吸收 纳米晶
1.引言
近年来,人们开始对荧光标记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能够进行生物标记的无机纳米晶成为人们追逐的热点,但是由于生物背底同样会产生荧光从而对荧光检测形成干扰,于是不会产生背底干扰的稀土上转换纳米发光标记材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1.1纳米材料简介
纳术概念是1959年木,诺贝尔奖获得着理查德.费曼在一次讲演中提出的。他在“There is plenty of room at thebottom”的讲演中提到,人类能够用宏观的机器制造比其体积小的机器,而这较小的机器可以制作更小的机器,这样一步步达到分子尺度,即逐级缩小生产装置,以至最后直接按意愿排列原子,制造产品。他预言,化学将变成根据人仃〕的意愿逐个地准确放置原子的技术问题,这是最早具有现代纳米概念的思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表征纳米尺度的重要工具一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一认识纳米尺度和纳米世界物质的直接的工具,极大地促进了在纳米尺度上认识物质的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出现了纳米技术术语,形成了纳米技术。 其实说起来纳米只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nm)=10又负3次方微米=10又负6次方毫米(mm)=10又负9次方米(m)=l0A。纳米科学与技术(Nano-ST)是研究由尺寸在1-100nm之间的物质组成的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关于纳米技术,从迄今为止的研究状况来看,可以分为4种概念。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1.2上转换纳米材料介绍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通过多光子机制把长波辐射转换成短波辐射称为上转换。所谓的上转换材料就是指受到光激发时,可以发射比激发波长短的荧光的材料。由此可见上转换发光的本质是一种反Stokes发光,因此,也称上转换发光为反Stokes发光。早在1959年,就出现了上转换发光的报道。用960nm的红外光激发多晶ZnS,观察到了525nm绿色发光。上转换发光的机理可以归结为4种情况:
(1)单离子的步进多光子吸收,这实际上是激发态吸收(ESA)的过程。
(2)直接双光子吸收。这也是一个单离子过程,能量为E1和E2 (E1与E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的两个光子从一个虚拟的中间量子态被同时吸收终态E3=E1+E2。
(3)多个激发态离子的共协上转换。
(4)光子雪崩吸收上转换。
2.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合成
2.1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因其方便、节时等优点也是一种发光材料制备中常用的方法,它之所以被使用,主要表现在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用沉淀法制备的样品的优点是:反应温度低,样品纯度高,粒径小,分散性也很好。这种方法虽然是无机粉末发光材料合成的重要方法,但它对于复杂的多
组分体系的制备就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冈为它对于原料的选择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还要求各种组分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水解或沉淀条件,这样必将对所合成的多组分体系有一定的要求,从而限制了它的使用。.Iohannes Hampl等人用高温流化床合成出了具有较好分散性的Er,Yb共掺的氧硫化物。合成时,将Er,Yb和Y的硝酸盐用尿素共沉淀,得到的沉淀在840℃下通过H2S和水蒸气,最后在1500℃的流化床中用Ar气保护活化,这样得到了尺寸大约400nm的粒子。硫化物的粒子形态较好,一般为圆形,但是要求较高的活化温度(1500~),在此温度下粒子容易粘连,所以在硫化床中活化,这样加大了合成的难度。
2.2水热法
水热法也是近几年来研究无机发光材料中发明的又一新兴 的合成方法。此法主要是在特制的反应釜(高压釜)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将反应体系加热至临界温度(或接近临界温度),在反应体系中产生高压环境从而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使物质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的一种无机制备方法。在水热法的基础上,以有机溶剂代替水,采用溶剂热反应来制备发光材料是水热法的一种重大改进,可以适用于一些非水反应体系的制备,从而打一大了水热技术的适用范围。
3.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
上转换纳米微粒的个最重要标志是尺寸与物理的特征量相差不多,例如。当上转换纳米粒子的粒径与超导相干波长、玻尔半径以及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时,小颗粒的量子尺寸效应十分显著。
与此同时,大的比表面使处于表面态的原子、电子与处于小颗粒内部的原子、电子的行为有很大的差别,这种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对纳术微粒的光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使纳米微粒具有同样材质的宏观犬块物体不具备的新的光学特性。
例如:
1.宽频带强吸收。纳米氮化硅、碳化硅及氧化铝粉对红外有个宽频带强吸收谱。这是因为纳米粒子大的比表面导致r平均配位数下降,不饱和键和悬键增多,与常规大小材料不同,没有一个单一的,择优的键振动模.而存在个较宽的键振动模的分布.在红外光场作用下它们对红外吸收的频率也就存在个较宽的分布,这就导致了纳米粒于红外吸收带的宽化。
2.吸收带蓝移现象。这可能由于两方面原因,一是量子尺寸效应,由于颗粒尺下降能隙变宽,这就导致光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Ball等对这种蓝移现象给出了解释:已被电子占据分子轨道能级与未被电子占据分子轨道能级之间的宽度(能隙)随颗粒直径碱小而增大.这是产生蓝移的根本原因。这种解释对半导体和绝缘体都适用。另一种是表面效应。由于纳米微粒颗粒小,大的表面张力使晶格畸变,品格常数改变。对纳米氧化物和氮化物小粒于研究表明第一近邻和第二近邻的距离发生变化。键长的改变导致纳米微粒的键本征振动频率改变,结果使光吸收带发生移动。 3.量子限域效应。半导体纳术微粒的半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