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字义
◎ 挨 āi
〈动〉
(1) (形声。从手,矣声。本义:以手击背)
(2) 从后推击;打 [hit from behind]
挨,击背也。——《说文》
挨,击也。——《广雅》
(3) 靠近 [get close to]
对垒每欲相摩挨。——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
(4) 又如:挨晚(傍晚);学校挨着工厂;挨墙靠壁
(5) 拥挤 [crowd]
宝玉挨身而入。—— 曹雪芹《红楼梦》。*
(6) 又如:挨肩擦背(形容人群拥挤);挨挨挤挤;挨挨擦擦
(7) 依次,顺次 [one by one]
挨次给假回还原籍,省亲祭祖。——《明实录·洪熙实录》。
(8) 又如:挨门挨户,挨家比户(逐家逐户)
(9) 另见 ái
其它字义
◎ 挨
捱 ái
〈动〉
(1) 遭受;忍受 [suffer]
这无情棍棒,教我挨不的。——关汉卿《元曲选·窦娥冤》。
(2) 又如:挨打;挨批
(3) 拖延;磨蹭 [delay]
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水浒传》
(4) 等待 [wait]
好容易挨到三点半钟。——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5) 困难地度过或走过 [drag on;scrabble for a living]
只得挨过此岭,且去沙角镇上了任,却来打听。——《清平山堂话本》。
(6) 又如:挨日子(拖延时日);那时候挨一天算一天;挨了一年又一年
(7) 另见 āi
详细字义
◎ 哀 āi
〈形〉
(1)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2) 同本义 [grieved;sorrowful]
哀,闵也。——《说文》
哀,痛也。——《广雅》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
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注:“伤也。”
呜呼哀哉。——《柳敏碑》
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礼记·檀弓》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哀咜(悲哀叹息);哀诏(皇上驾崩后,新君通告全国的文书);哀哉(表示悲伤或痛惜的感叹词);哀毁骨立(形容对父母的故去非常悲哀,以致瘦得皮包骨了)
(4) 形容声音凄清尖锐 [desolate]
杜鹃啼血猿哀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哀弦(悲凉的弦乐声);哀笳(悲凉的胡笳声);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
词性变化
◎ 哀 āi
〈动〉
(1) 同情,怜悯 [pity;sympathize with]
君将哀而生之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穆天子传》 。
(2) 又如:哀恕(同情宽恕)
(3) 慰问;哀悼 [express sympathy and solicitude for;mourn or grieve for the deceased]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4) 又如:哀文(哀辞)
(5) 哀求 [supplicate;beg]
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聊斋志异·妖术》。
(6) 又如:哀请(哀告,哀求;苦苦请求);哀祈(哀求)
(7) 通“爱”。爱护 [care for;cherish]
国虽弱,令必敬以哀。——《管子·侈靡》
各哀其所生。——《淮南子·说山》
见与之友,几于不亲;见哀之交,几于不结。——《管子·形势》
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吕氏春秋·报更》
(8) 哀叹 [bemoan;bewail]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名〉
姓
详细字义
◎ 唉 āi
〈叹〉
(1) (形声。从口,矣声。本义:表示答应)
(2) 同本义 [yes;well]
唉,应也。——《说文》
唉,予知之。——《庄子·知北游》。释文:“应声。”
勤唉厥生。——《韦贤讽谏诗》
(3) 又如:“你一定要去呀!”“唉,我是要去的。”
(4) 假借为诶。表示叹息 [alas]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唉!”他又长长地叹了口气;唉!管不了他!
(6) 另见 ài
其它字义
◎ 唉 ài
〈叹〉
(1) 表示伤感或惋惜 [oh,well]。如:唉!他不小心摔伤了
(2) 表示同情 [alas]。如:唉,他病得怪可怜的!
(3) 另见 āi
详细字义
◎ 哎 āi
〈叹〉
(1) 表示满意或赞叹 [yes]。如:哎,这就对了!
(2) 表示惊讶或不满意 [why]。如:哎,你怎么不早说!
(3) 表示提醒 [look out]。如:哎,小声点
(4) 表示醒悟 [aha]。如:哎!原来是这样
(5) 表示招呼 [hello]。如:哎,大婶,我们回头再来看你
(6) 表示答应 [yes]。如:“李梅!”“哎!我在给病人换药,一会儿就来。”
详细字义
◎ 埃 āi
〈名〉
(1) (形声。从土,矣声。本义:尘土;灰尘) 同本义 [dust]
埃,尘也。——《说文》
埃,谓风扬尘也。——《苍颉篇》
灰尘曰埃。——《通俗文》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埃不漫。——《列子·黄帝》
溘埃风余上征。——《离骚》
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素问·至真要大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2) 又如:埃尘(飞扬的尘土);埃垢(灰尘污垢);埃土(泥土,尘土)
词性变化
◎ 埃 āi
〈名〉
(1) 埃及的略称 [Egypt]
(2) 两种波长单位的任一种 [angstrom]
(3) 一百亿分之一米,即10 -10 米
(4) 镉的红色谱线波长除以6438.4696
基本字义
● 噯
ǎi ㄞˇ
◎ 嘆詞,表示否定或不同意:~,別那麼說。
其它字义
● 噯
ài ㄞˋ
◎ 嘆詞,表示懊惱、悔恨:~,我真不該來!
其它字义
● 噯
āi ㄞˉ
◎ 同“哎”。